生态环境部通报2023年1月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生态环境部20日向媒体通报了2023年1月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总体情况
1月,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74.3%,同比上升0.9个百分点;平均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5.4%,同比上升2.3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为5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8%;pm10平均浓度为87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4.5%;o3平均浓度为90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9.8%;so2平均浓度为11微克/立方米,同比持平;no2平均浓度为2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2.9%;co平均浓度为1.3毫克/立方米,同比持平。
图1 2023年1月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各级别天数比例
图2 2023年1月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六项指标浓度及同比变化
重点区域
(一)京津冀及周边地区
1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 26”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56.0%,同比上升13.7个百分点;平均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为11.2%,同比上升2.9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为7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2.6%;o3平均浓度为80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9.6%。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较多的城市为濮阳、郑州、聊城、菏泽、济宁等城市。
北京市1月优良天数比例为93.5%,同比上升9.6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3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8.9%;o3浓度为67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6.3%。未发生重度及以上污染天。
(二)长三角地区
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1月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79.7%,同比上升14.8个百分点;平均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为2.1%,同比上升1.2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为5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5.9%;o3平均浓度为98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4.0%。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较多的城市为亳州、阜阳、徐州、宿迁等城市。
(三)汾渭平原
汾渭平原11个城市1月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42.5%,同比上升10.2个百分点;平均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为18.5%,同比上升8.2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为9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1%;o3平均浓度为84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5.0%。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较多的城市为咸阳、西安、渭南等城市。
图3 2023年1月全国及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比较
重点城市排名
1月,168个重点城市中,拉萨、福州和海口市等城市空气质量相对较好(从第1名至第20名);咸阳、西安和渭南市等城市空气质量相对较差(从倒数第1名至倒数第20名),见附表1。
1月重点区域发生重度及以上污染天的城市及具体天数详见附表2。
附表 1:2023年1月168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前20位和后20位城市名单
附表 2:2023年1月重点区域发生重度及以上污染天的城市名单
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有关负责人就1月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答记者问
近日,生态环境部通报了1月环境空气质量状况。生态环境监测司有关负责人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今年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通报与过去相比进行了改版,具体增加了哪些内容?基于何种考虑?
答:2023年1月起,在每月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通报中,增加了全国、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 26”城市、长三角、汾渭平原等三大重点区域重污染天数比例情况,三大重点区域当月及累计月发生重污染天的城市名单及天数。具体新增内容如下:一是在通报“总体情况”部分,增加当月及累计月全国平均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及同比情况;二是在“重点区域”部分,增加三大重点区域当月及累计月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及当月重污染天数较多的城市名单;三是增加三大重点区域当月及累计月发生重度及以上污染天的城市名单、天数统计结果。重污染天数统计未扣除沙尘天气过程影响,客观反映城市空气质量状况。
党的二十大报告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均提出,要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要求,到2025年,全国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控制在1%以内。在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通报中新增重污染天数相关内容,主要基于以下两点考虑:一是通过信息公开,倒逼地方政府特别是重污染天数较多的城市,进一步加大污染防治工作力度,切实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二是通过信息公开,有利于保障公众环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推动公众参与,强化舆论监督。
问:2023年1月全国重污染天数比例同比增加2.3个百分点,其中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 26”城市、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同比分别增加2.9、1.2和8.2个百分点,请问1月空气重污染同比增加的原因是什么?
答:2023年1月,全国优良天数比例同比增加0.9个百分点,但重污染天数比例也同比增加2.3个百分点,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共出现564天重污染,同比增加了239天,主要是重点区域跨年持续重污染过程、春节期间烟花爆竹燃放以及沙尘天气同比偏多等三方面因素共同影响导致。
其一,2023年元旦前后,我国出现了近三年来持续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污染程度最重的跨年重污染过程,重污染过程从12月27日开始持续至1月13日结束,污染范围波及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地区、东北地区、天山北坡城市群等区域。本次过程共计15个省份10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出现重污染,对今年1月全国重污染天的贡献为357天次,已经超过2022年1月全月重污染天数。造成跨年持续性重污染的原因,一方面由于我国大气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仍然较大,另一方面与大范围持续性静稳气象条件有关。气象资料显示,2022年12月27日至2023年1月6日,北方西伯利亚高压中心持续滞留于蒙古国一带,我国华北南部、华东地区等压线稀疏、大范围长时间静稳,同时叠加大范围高湿、逆温等不利要素,导致pm2.5污染持续积累与长时间滞留,造成本次跨年重污染过程。
其二,1月21日至27日为我国农历新年假期,受到烟花爆竹集中燃放以及扩散条件不利影响,全国共有16个省份共6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累计出现76天次因烟花爆竹燃放导致的重污染天,其中农历除夕、初一、初二分别有11、55、10个城市达到重污染。重污染城市的分布范围较广,主要分布在河南、山东、湖南、陕西、辽宁、吉林等省份,其中河南省漯河、周口市2个城市持续三天重污染,常德、益阳、西安、咸阳、渭南、汉中、亳州、济宁、郑州、开封、濮阳、商丘等12个城市连续两天达到重度污染。
其三,今年1月也受到了较多沙尘天气影响,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受沙尘天气影响的天数达770天,明显多于去年同期,其中沙尘导致的重污染天数为77天,同比增加76天,为近五年1月第二多。出现沙尘重污染的城市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西北地区,主要时段为1月12日至13日。